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首页
成果申请书
成果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
质量保障工程
实践教学基地
推广应用效果
学生获奖情况
教改项目
应用证明
国内外谋体报道
专业建设成果
立足本土的中美合作酒店管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一)围绕“一高三强一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一条主线、两个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做了重新界定。

规格主要涵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见图1)。

(1)知识结构。具有政治、哲学、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较扎实的经济管理及现代商务理论基础;掌握有关旅游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受到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有关酒店管理问题研究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以及搜集信息、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有关酒店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熟悉酒店等相关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运转和操作规范,具备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具备酒店及相关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具备熟练利用计算机及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及处理的能力;具有搜集国内外文献检索及一般的科研能力。

(3)素质结构。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

身心素质:具有爱国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坦诚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顽强意志;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智和情趣。

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情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现代服务、公关与营销意识;责任心强,做事认真,能团结协作,能跟踪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

图1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规格

2.围绕培养目标,构建“一条主线、两个体系”的人才培养方

立足本土,整合TUC-FIU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接轨国际一流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以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优秀品格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主体。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服务中国为宗旨,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培养爱国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以国际化应用型为目标,借鉴FIU先进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口头沟通、书面表达、英语应用、学术研究、酒店与旅游业专业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七种能力。(见图2)。

(1)通识课与学科基础课模块

·满足中方毕业资格的基础课程

·满足美方毕业资格的通识课程(美国大学核心课UCC)

(2)英语课模块

·学术英语、BC项目英语课和托福/雅思英语培训设计

·英语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3)酒店管理专业课模块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围绕七种能力培养设计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4)实践教学模块

·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贯穿四年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改革

学生四年学业全程在TUC本土完成,前两年教学由中方(TUC)负责,后两年学习由美方(FIU)负责。

图2 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本成果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立足本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1.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关注学生发展、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行学生成长过程和形成性评价,强化毕业生反馈和第三方评价。

2.实施了“中外融合、校企融合、创研融合”的协同育人路径。

中外融合:中美(TUC、FIU)双方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实现中外接轨; 在管理体制机制、教学管理方面实行校、院特色化管理机制,共同对办学和教学过程实施管理。

校企融合:对接行业,联合培养。与国际跨国公司(如万豪、洲际等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合作,构建高校与企业互动与双赢、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理论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开放式教育运行机制。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和全程职业养成教育,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学生受到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熏陶和实践能力培养,开拓了国际视野,增进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研融合:构建“意识、知识、能力与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教育、实践、指导、支持、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支撑保障平台,推进一二课堂联动、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科研训练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能力培养相融合。

图3 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本成果建立了能力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了学生形成性评价改革,专业课程全部采用能力导向性教学模式和过程化考核改革。构建了“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的中外(TCU、FIU)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产学融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研究能力培养的融合”的协同育人路径。建设了一支中外结合国际化师资队伍、创新了国际化教学模式、构建了国际化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体系和培养路径。

(三)产教融合、行业衔接,构建开放式教育运行机制,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积极探索产与学、产与教的高度融合,创造性地与国际知名集团合作形成高校与企业互动与双赢、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开放式教育运行机制。在学生四年的学习中,融入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通过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训练和各种活动的参与和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通过校内实践,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自我管理、课堂实践教学、低年级技能训练、各种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各种学生活动的组织、SRT的参与、学年及毕业论文和校外实践,包括各种服务活动的参与、初级和高级实习等构建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同时,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四年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规划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的始终。成功搭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国际企业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与1300小时初高级实习无缝对接;以国内大型活动服务为二课堂的职业能力锻炼形成特色。

成立“合作学院业界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有威望的高层管理者作为委员,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与计划、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利用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院重大投资与决策等。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课题研究、专业培训、前沿讲座等,同时为企业提供优秀学生实习与就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根据学校的要求,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将企业员工培训计划融入学生四年的实习计划中,在实习期间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在提高学生就业起点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图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与国际跨国公司(如万豪)密切合作,构建高校与企业互动与双赢、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开放式教育运行机制。校企协同构建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贯穿四年的学生职业养成教育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机制。为培养学生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实践条件保障。


【成果简介】

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职业竞争力的卓越酒店管理人才”为目标, 2004年起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经过10余年运行,培养了近两千名本科生,毕业生深造率和就业质量全方位提升,专业竞争力名列全国前茅,得到同行和酒店界高度认可。

(1)瞄准行业需求,提出“一高三强一重”的培养目标

瞄准酒店业高规格人才需求,提出“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职业能力强、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情怀并重”培养目标;确定涵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20个要素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2)整合优质资源,制定“一条主线、两个体系”的培养方案

中美双方共同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年以中方为主构筑培养方案,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夯实了立德树人、服务中国的基础,后两年以美方为主构筑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国际视野和职业能力。以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品格养成为主线,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一体化培养方案。

(3)立足本土,构建“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境内4+0”足本土的“单校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及管理方式,实行学生形成性评价。

构建了“中外融合、校企融合、创研融合”的协同育人路径,强化国际化视野、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中外融合:在合作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四方面中外融合创新,开拓了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校企融合:学校与著名酒店集团建立合作育人机制,企业参与实践教育和全程职业化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研融合:推进一二课堂联动、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科研训练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能力培养的融合。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人才培养规格不准确,课程体系陈旧,难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卓越酒店管理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一味地追求“阳春白雪”式的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

(3)职业能力较弱

职业养成教育缺乏,职业理想不清楚,职业能力和素质较弱。

(1)立足本土、中外融合,研制人才培养方案

①以“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职业能力强、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情怀并重”为指导,构建涵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20个要素的人才培养规格。

②以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优秀品格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服务中国为宗旨,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④中外融合,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口头沟通、书面表达、英语应用、学术研究、酒店与旅游业专业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七种能力。

(2)中外结合,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为创建国际化育人条件,实施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① 专业课教学团队由中美双方师资组成,50%来自FIU本部,受聘教师全部持有CHE和CHIA国际资格证,建成了一支中外结合的国际化专业课师资队伍。

② 英语课教学团队由中方教师和外教共同组成,教师全部具有Broward College(简称BC)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资质认证。

(3)中外融合,运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① 精选酒店管理专业国际一流教材

紧跟国际酒店管理学术前沿,专业课全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选用英文原版教材20部。

② 实施国际化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

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授课;中美双方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评价体系。采用案例研究、课程论文、小组专题研究等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全部采用过程化考核。采用PantherSoft系统进行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接轨国际。

③ 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培育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行“校内仿真实训、校外1300小时分级实习、专业化志愿者服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 与国际知名酒店合作,制定贯穿四年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规划,融入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4)构建精细化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①构建精细化的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中美双方成立管理委员会,保持学校层面定期沟通交流;学院层面每周一次例会,讨论学院管理事宜;教师层面通过周例会或视频会,保证中美教研互动。

②构建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一是接受中国教育部(MOE)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年度评估和定期评估;二是接受美国南方教育委员会(SACS)进行的定期质量评估;三是实行校内教学运行常态监测。

(1)遵循“一高三强一重”培养目标,首创“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和优秀品格养成为主线,涵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20个要素人才培养规格”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

(2)立足本土,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中外融合、校企融合、创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职业竞争力的卓越酒店管理人才。

(3)创新了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制定四年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规划,并贯穿学生四年学习全程。与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合作,搭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融入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通过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训练,第二课堂大型活动服务,以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1)近五年酒店管理专业两次名列“中国本科教育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

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旅游和酒店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等研究统计的显示,近五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排名分别为:2013年第三名,2014、2017年均第一名,2015、2016年均第五名。专业竞争力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2014、2017年两次名列第一名。

(2)毕业生就业质量全方位提升

目前,中美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已培养了近两千名持有中美双学士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学生就业率、深造率和就业质量全方位提升。近五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41.92%毕业生就职于万豪、洲际等国际知名酒店;44.83%毕业生考取了康奈尔大学、利兹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生。很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如,2008届的张庭光任万豪中国区酒店业务发展总监;2010届的李雯君任上海万丽酒店宴会销售总监。2013届本科生张静,在《非你莫属》舞台上大放异彩,各大企业竞相诚聘,给出高于期望值三倍薪金,入职北京火星时代教育公司。

(3)在校学生获得业界的广泛好评

连续多年为“酒店融资与开发国际论坛”提供志愿者服务,获得浩华酒店顾问公司充分肯定;美国万豪集团设立了“万豪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奖学金;美国爱玛克公司遴选600名学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外国运动员村提供服务,学生们良好的表现获得交口称赞。学生们还为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上海世博会等提供了专业的志愿者服务,得到一致好评。

(4)教学质量顺利通过中美双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

2010年、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的定期评估;2008年、2013年顺利通过美国南方教育委员会的定期评估,认为“该项目是高水平的国际项目,建议将此作为合作项目学习的典范”。

(5)成果获得学界、业界和媒体好评,广泛推广,示范辐射效果凸显

本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推广,共接待来自学界、业界参观团超过200个批次,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应邀在学界和业界会议上介绍经验,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了辐射作用。

同时还得到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迈阿密太阳报、中央电视台和天津电视台等媒体的重点报道。

附: 中美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详图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2018年04月 立足本土的中美合作酒店管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13年09月 国际酒店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09年04月 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第六届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 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 教育部
2007年12月 旅游管理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教育部
2011年10月 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省部级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17年08月 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 省部级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2017年09月 酒店管理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起始:2004年09月        实践检验期: 3年
完成:2014年09 月
主持人姓名 齐恩平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6年01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育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
联系电话 022-26686227 移动电话 18920030117
电子信箱 enpq@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4年获天津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2015年获天津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2011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13年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6年获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
主要贡献 1. 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总体规划,对合作办学的规模、方式等事项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具体实施上,参与合作办学的洽谈工作,并要求各相关部门予以支持。
2. 负责本教学成果的建设与组织申报,从总体思路和框架设计上进行把握,对成果、成效的总结及呈现方式进行全面指导。
3. 指导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承办部门推进制度创新,并从学校层面提供政策支持。
4. 主持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实践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关研讨,并提出建议。
5. 统筹并参与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建议。
6. 统筹、指导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深入指导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工作。
第(二)完成人姓名 计宏伟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4年09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教务处处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
联系电话 022-26667668 移动电话 13194655059
电子信箱 jhwei@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3年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完成人)
2012年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获天津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2010年首届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
主要贡献 2012年5月至今历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在成果中承担的主要工作有:
1. 参与本课题的总体设计。
2. 参与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3. 参与组织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和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改革工作。
4. 参与组织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5. 参与组织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6. 组织总结推广合作办学经验,发挥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7. 指导合作项目实验室建设。
8. 指导合作项目多媒体教学改革及设施设备建设。
第(三)完成人姓名 王妙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6年04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TUC-FIU酒店管理项目的教学与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69732 移动电话 15922190168
电子信箱 wangmiao@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7年天津市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人)
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完成人)
2013年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5完成人)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完成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天津市十二五酒店管理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工作;负责天津市十三五酒店管理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2. 负责中美合作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完善。
3. 负责中美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工作。
4. 负责中美合作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5. 负责教育部质量工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有关教学方面的改革。
6. 负责酒店管理项目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参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探索。
7. 酒店管理项目学生实习模式研究,指导高级实习课。
8. 负责学校酒店管理中美合作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9. 作为第一位外方聘用的中国籍教师,承担外方专业课的教学工作长达十余年,持有CHE、CHIA国际认证资格证。
10. 参与教师选拔、教师培训工作。
第(四)完成人姓名 王文君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年07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酒店管理及市场营销的教学与研究
中美酒店管理教育研究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69732 移动电话 13602168028
电子信箱 wangw@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4完成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 参与学生职业指导方案制定。
3.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4. 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计划的制定。
5. 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制定。
6.负责与国内外高校和业界的联系。
7. 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
8. 申报和主持教育部教改课题的研究。
第(五)完成人姓名 乔秀梅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0年6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院党委委员、院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84047 移动电话 13821647965
电子信箱 qxm007@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7年度天津市“五比双创”先进示范岗个人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完成人)
主要贡献 1. 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工作。
2. 酒店管理(中美合作)本科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
3. 负责与美方FIU院长的沟通、协调。
4. 负责与美方FIU常驻我校院长助理的沟通。
5. 负责美方FIU各层次人员来访的接洽、协调。
6. 负责项目总体运行管理。
7. 参与本次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的撰写。
8. 参与本次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报告》的撰写。
第(六)完成人姓名 庞文生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6年12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高级政工师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交流处处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国际合作与交流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交流处
联系电话 022-26675749 移动电话 13802049912
电子信箱 pangwensheng@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6完成人)
主要贡献 1.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组织实施。
2.负责与外方的沟通协调。
3.负责与中方学校层面的沟通。
4.负责留学生工作事宜。
5.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外事部门有关合作办学的方针政策。
6.负责外教的聘任和管理、定期组织培训。
第(七)完成人姓名 陈 丹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1年01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教务处副处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学、科研 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51659 移动电话 13820990108
电子信箱 chendan737@126.cm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0年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7完成人)
主要贡献 1.参与教学成果申报方案的设计。
2.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2.参与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的撰写。
3.参与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的撰写。
第(八)完成人姓名 陶伟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2年04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与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84187 移动电话 13662153263
电子信箱 taowei@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8完成人)
主要贡献 2007年受聘美方作为全职教师,至今已十年,全程参与了合作项目的成长过程。作为酒店管理系主任,在成果中承担的主要工作如下。
1. 参与多元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 参与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3. 参与研究和实践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改革。
4. 参与优势特色专业申报与建设工作。
5. 参与2017版酒店管理专业(中美合作)人培方案的修订工作。
6. 作为合作项目美方聘任全职专业课教师,担任项目专业课教学工作。
7. 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工作。
第(九)完成人姓名 罗伟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年07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英语系主任 兼支部书记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英语教学与管理
学术英语读写教学;专攻写作教学策略与教学法研究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86682137 移动电话 15122155120
电子信箱 luowei@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9完成人)
主要贡献 作为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英语系主任,在本成果中主要承担英语教学、教学管理及改革的策划、实施和评估。具体工作如下:
1.负责设计大一、大二学术英语教学。构建合作项目英语教学体系,将学术英语、BC项目写作课系列和托福/雅思基础课与应试统一在学术英语的基点上,实现了英语教学与国际英语教学的接轨,该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处于领先水平。
2.负责配置相应教材。选择与国际化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国外教材或引进版教材;组织教研互动,研究教材特点和难点,设计课程范例,指导教师教学。
3.负责教学过程管理。为确保新型教学体系的实施,加强过程管理。通过统一教学重点、教学进度、作业要求、评分标准和随机听课等措施,严格把握教学过程质量。
4.负责项目成果评估。组织各科期末考试,完成BC项目的通过率指标,并负责组织协调美方专家对BC项目实施评估。
第(十)完成人姓名 郭卓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1年02月 最后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实习员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职业指导中心主任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学生职业指导、职业能力培养及实习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81189 移动电话 13512416983
电子信箱 guozhuo@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08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人)
2013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人)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0完成人)
主要贡献 1.负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施。
2.负责学生四年的职业指导。
3.负责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及与业界合作方案的实施。
4.负责课题有关职业指导部分的研究。
5.负责与企业联合制定学生职业养成规划方案及职业能力。
6.参与实践教学研究及方案设计,负责与学校联合制定学生实习及就业方案,并组织实施。
7.负责与企业的长期联系。
8.负责为学生制定各集团高管的讲座计划并实施。
9.负责学生专业俱乐部的管理。
10.负责组织在校生各种专业活动。
11.负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跟踪与联系。
第(十一)完成人姓名 李金婷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4年07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实验师 现任党政职务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实验教学及实验中心管理,实验教学归纳和总结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86534 移动电话 13920132006
电子信箱 lijinting@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3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人)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天津市酒店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建设工作。
2. 参与示范中心的验收及后期建设工作。
3. 负责实验教学工作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工作。
4. 负责实验教学的辅助工作。
5. 负责实验中心的管理工作。
第(十二)完成人姓名 牛娜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4年02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教学秘书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86204 移动电话 13821881588
电子信箱 niuna@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5年天津市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示范岗”先进个人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人)
主要贡献 1. 参与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2. 参与FIU项目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 负责专业课教学管理工作。
4. 负责归纳整理教学管理研究成果。
5. 负责高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工作。
6. 负责毕业资格审查工作。
7. 参与学院教学管理改革工作。
第(十三)完成人姓名 罗庆丰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8年10月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党委书记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大学生品格素质教育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69655 移动电话 13920679626
电子信箱 lqfeng@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3年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人)
主要贡献 负责学生管理模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
2. 参与制定学生职业指导计划。
3. 负责学生职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心理调适研究。
4.参与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改革研究。
5.参与制定四年学生活动方案和监督实施。
第(十四)完成人姓名 冯延超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0年12 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现任党政职务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党委副书记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86520 移动电话 13920537306
电子信箱 fengyanchao@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7年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人)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人)
主要贡献 1. 负责学生基本素质养成和优秀品格培养工作。
2. 负责学生职业规划与学生活动的载体建设。
3. 负责与美方学生工作人员衔接。
4. 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管理。
5. 负责学生管理模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创新探索。
6. 参与制定学生职业指导计划。
7. 负责学生社团管理工作。
第(十五)完成人姓名 张金霞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3年02月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称 助理研究员 现任党政职务 院党委书记 (国际交流处原处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国际交流管理、党建工作
工作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
联系电话 022-26675702 移动电话 13802169566
电子信箱 zhangjinxia@tjc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300134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8年第八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人)
主要贡献 1.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组织实施。
2.负责与外方的沟通协调。
3.负责与中方学校层面的沟通。
4.负责留学生工作事宜。
5.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外事部门有关合作办学的方针政策。
6.负责外教的聘任和管理、定期组织培训。
主持单位名称 天津商业大学 主管部门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联 系 人 计宏伟 联系电话 022-26667668
传 真 邮政编码 300134
通讯地址 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 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
电子信箱 jhwei@tjcu.edu.cn
主要贡献

该成果主要由天津商业大学完成,主要贡献体现在如下方面:

1.组织实施了天津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中外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高等商科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外合作高等办学实践教学研究”等3项成果相关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保证了项目成果的顺利完成。

2.学校在经费和场地用房方面,优先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3.在实践教学和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了组织和协调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确保校企合作顺利实施。

4.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运行管理、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建设方面制定配套政策支持中外合作人才培养项目顺利开展,建立激励机制推进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学校为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创造条件,促进了成果的实践及推广应用进程。

5.在学校支持下教学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旅游和酒店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接待来自学界、业界参观团超过200多个批次,成果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2018年4月20日